返回

归墟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章|其①:归召(第3/6页)
   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
物流系统接收过的痕迹。只有一行用黑sE软笔写下的收件地址,笔画沉稳,钢笔触纸时笔尖略一蹲、再提,笔锋转折处笔墨微重,是那种早年练过书法的人常见的书写习惯。

    字迹极为熟悉,甚至过於熟悉——是父亲的笔迹。那种不容质疑的规整与压迫感,方回只在过年扫墓时才偶尔见过,刻在墓碑碑文边栏的一行捐款人名下,笔势森严,如镌在石上。

    他这时才想起这封信不是寄来的,而是昨天下午,一位从家乡来的同乡送到办公室的。

    那人身形瘦削,头发Sh濡,脚上沾着斑点未乾的泥。方回还记得他推门进来时,身上那件廉价轻便雨衣还淌着水痕,像刚从浓雾中走出来。那人声音嘶哑,一开口便说:「家里急事。」然後什麽也没补充,只将信放下,转身就走。背影有些弯,脚步带着仓皇,沾了泥的鞋底在灰sE办公地毯上踩出几个水迹,引来隔壁两个财务部nV职员侧头张望——带着好奇、猜测,但没人多问。他们都知道方回「老家在乡下」。

    而他当时不过是皱了皱眉,伸手拈起信封,在看清笔迹後那动作顿了半秒,随即不动声sE地将它塞进桌角的深蓝文件夹底下,仿佛只是一张失效的会议备忘。

    方回从不否认自己对「家」的情感极度稀薄。自从他大学毕业,拒绝回老家接手镇上的什麽「文化研究所」职务、选择独自留在首都霁yAn做一名金融分析师之後,与家族之间便像切开一段麻绳一样,表面还缠缠绕绕,实则已裂开不可复原。

    他将那座被包装成「古韵遗风」的落棠镇,视作一个被旅游局和民俗学者联手塑造出的样板舞台,实则根基早腐,只剩下一层烟雾缭绕的幻象。

    群山褶皱深处的巷子、灰白墙T、苔痕深处的祠堂与香火——那些场景在他记忆中并不美,反而常带着某种黏腻不明的东西。不是乡愁,是警觉,是被难以言喻的传统网络束缚住的窒闷感。

    他知道自己对它有抗拒,但从未试图细究那情绪的根。就像那封信一样,不拆

-->>(第3/6页)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